“十四五”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,11年磨一剑!看德能集团如何把“创新”写进国家蓝图?
时间:2025-10-21 11:00:36 浏览:次
“十四五”规划: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。从航母、LNG船、大型邮轮“三颗明珠”到神舟遨游、天宫建站,中国用一连串“第一”告诉世界——谁牵住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谁就赢得未来。在广东,一家11岁的企业正把国家战略翻译成自己的成长代码,它的名字叫德能。
2014年,德能诞生于广州番禺一间几百平方米的工厂。彼时,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粤港澳大湾区蓝图初现。2016年,国家启动“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”。德能咬牙拿出全年利润的60%,建立德能研发中心,研发超低温型热泵、智慧热水系统、静音技术、节能技术等对企业产品进行升级,为更好的用户体验砸下重金。2017年德能旗下粤宇股份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并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,把“广东经验”升级为“中国标准”。2018年,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落地德能,校企联合攻关“双碳”关键装备,学生论文写进生产线,科研成果当天就能上机测试,实现“0公里”转化。2020年,疫情突袭,“专精特新”被写进中央文件。德能凭借上百项专利、多个注册商标及软件著作权,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
2021年德能公司多个产品获得CCC、CE、CB等产品认证,产品远销欧美。2023年梅州粤宇公司成立,德能公司第三大生产基地开建。
2025年,德能11岁,已拥有国家专利超百项,服务网络覆盖30多个国家,节能装备累计减碳超80万吨,相当于种下4400万棵树。面向“十四五”下半场,德能给自己定下新坐标: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15%,2025年前再突破5项“首台套”技术,打造碳中和核心装备“隐形冠军”。创新不是口号,是3650个日夜的反复实验,是把专利写在车间的铁板上,是把论文刻在用户的心里。德能相信,只要坚持把国家战略当“最大客户”,把实验室当“最强引擎”,下一个11年,世界将会看到更多中国“第一”从广东出发,走向全球。